潜山市长和安置区:“搬”出新生活 “搬”来新希望
2021年02月01日 08:44 来源:安庆新闻网 作者:全媒体记者 杨一坐落于潜山市源潭镇经济开发区的长和安置区,是该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。安置区内水泥路干净宽敞,绿植树木分布在房屋前后,垃圾桶、路灯、宣传栏、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。在国家发改委2020年通报的全国“十三五”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中,长和安置区入列全国200个“美丽搬迁安置区”之一。
2016年,源潭镇组织开展摸底排查,将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“十三五”规划,并在广泛调研、摸清底数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,经过科学规划将安置点定址在经济开发区内。
在安置点的建设过程中,为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参与到新家园的建设中,由村干、搬迁贫困户代表组成的长和安置点建设理事会应运而生。针对房屋户型设计、基础设施完善、房屋分配等工作,理事会听取搬迁群众的心声,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尽量满足群众诉求。
叶元朝是理事会中的搬迁贫困户代表,于2017年2月搬迁至此。在安置区的建设过程中,他时常到现场看进展,“看着扶贫搬迁的新房子一点一点盖起来,心里也跟着高兴。”他说。
长和安置区现有9栋安置居民楼和1栋便民服务中心,共有原生活在三河村、杨泗村的搬迁贫困户157户475人居住于此。“那里属于深山区,交通不便,各项基础设施较差,生产生活条件恶劣。想脱贫谈何容易?易地扶贫搬迁是摆脱贫穷最直接,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。”三河村党支部书记胡国正介绍说。
“搬迁只是手段,脱贫才是目的。”既要让搬迁群众住得稳、住得安,更要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增收致富,这才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真正目的。
源潭镇成立源林新村管理委员会,全面负责安置点的居民服务协调管理工作。另外,充分发挥镇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优势,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企业就业,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。
对于三河村胡庄组的张杏花夫妇来说,搬出穷山沟,住上小区房,还走进工厂当起了工人,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好生活。
由于身体不好,干不了重活,张杏花在临时管委会的推荐下进入一家刷业公司包装刷子,丈夫在另外一家企业上班。“孩子2020年毕业了,也在这里当电脑文员。如今,一家三口都在家门口上班,月月拿工资,日子越过越好。”
包括张杏花在内,安置区131名搬迁贫困人口分别在源潭镇经济开发区40余家企业上班,人均月收入约2500元。
在让搬迁群众致富的同时,源林新村管委会创新管理模式,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,在每栋安置楼选举1名楼长,协助管委会开展管理服务工作,负责本楼的日常管理、邻里矛盾调解和公共卫生监督,力争实现居民的自治管理。同时,从搬迁贫困户中聘请1名专职环卫工人、5名临时环卫工人;创设环境卫生评比制度,每月打分,每季度公示,每年度进行表彰;在安置点便民服务中心二楼设立农民大食堂,免费为搬迁群众提供婚丧嫁娶操办服务。
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、行之有效的物业管理模式,长和安置区逐步实现贫困户从“村里农民”到“城里居民”的转变,由贫困户为主体的迁建小区正在变成现代化的美丽社区。胡国正表示,“从大山里搬出的贫困户们,现在生活明显得到了改善,陆陆续续摘掉了贫困帽子,我们实现了搬得出、稳得住,正在向致富的道路上前进”。
1、本页面若有侵权内容,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。
2、本页面所转载的内容观点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3、本页面内容涉及到销售信息仅供参考,具体请以售楼处为准。
